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苏州职业技术大学简介

      苏州职业技术大学(原九州体育)是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入选国家第二期“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学校创办于1981年,为全国首批职业大学之一,其前身可追溯至1911年的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和1912年的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2003年,原九州体育、苏州教育学院、苏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苏州市职工科技大学四校整合,合并组建新的九州体育;2014年挂牌成立苏州开放大学。学校秉持“勤、勇、忠、信”的校训,扎根苏州、服务地方,坚持“与产业共生、与企业共进、与城市共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产教融合为主线,科教融汇为动力,致力于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需求的高适应、高复合、善创新、高成长的高端技能人才,全力建设与苏州城市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全国一流职业技术大学。
      学校现设12个学院(部),涵盖电子与信息、装备制造、财经商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等专业大类58个专业,其中,含6个职教本科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生近1.5万人,其中职教本科学生696人。现有专任教师865名,正高级职称56人,副高级以上职称359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89.9%。学校拥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06人,包括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1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对象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2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2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6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科研团队13个。
      学校坚持党建引领,现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个,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及培育建设单位2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深化“大思政”工作体系,建成数字化思政沉浸式交互体验中心、思政学习驿站,开发网络思政“金课”30余门、省级以上精品教材20部(国家规划教材1部)。多项成果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获主流媒体报道并推广于“学习强国”平台。
      学校以培养产业高端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紧密对接苏州“1030”产业体系与“1840”服务业体系,重点建设机器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数字低空等专业群,持续优化专业布局。现有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1个,教育部重点专业和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高等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3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A类项目1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3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9个。主持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获批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4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3本,入选国家级现场工程师项目1个。建有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6门。学校在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16项,省级一等奖41项,技能竞赛成绩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学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与校地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牵头组建的“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教融合体”入选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牵头成立“全国先进半导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数字低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入选国家第一批现场工程师立项项目;校企共建国家级区域开放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成低空经济、机器人等产业(企业)学院36个,入选首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387个,获批国家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及江苏省首批大学生企业实习实训基地3个。
      学校坚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协同发展。现有国家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研究基地)7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基地、服务平台)11个。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0项;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258项,实用新型专利550项。
      学校积极服务地方发展,建有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大运河(江苏段)文旅融合研究协同创新基地、石湖智库等研究机构,以及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吴文化园”(全国唯一入选高职院校)。石湖智库获评中国社会组织评估4A级,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2023、2024连续两年获CTTI智库最佳案例和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为唯一入选的高职院校智库。牵头开展职业教育对口支援项目10余项,工作成效获教育部、受援校及地方政府高度认可。
      学校不断提升高等继续教育质量,建设国家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江苏省高校银龄学习中心、苏州市社会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等,年均开展产教融合与社会公益类培训超10万人次。推动职继协同创新,助力全龄友好学习型城市建设,打造“智学苏州”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苏州市民学习地图和数字乡村服务资源池。近五年终身教育项目惠及600余万市民,学习服务覆盖率超90%,入选教育部社区教育“能者为师”特色课程、学习型社会重点任务建设单位及典型案例、网络教育数字学习资源分中心和国家老年开放大学分校。
      学校积极融入国家教育对外开放与江苏经济国际化战略,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走出去”提供人才支持。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专业2个。入选江苏外国留学生优才计划、江苏德国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十四五”江苏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专业等省级品牌项目。成立中巴经济走廊文化交流中心、东南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南非亨通智能制造学院、马来西亚工业机器人学院、霍姆斯格兰学院苏州发展中心,当选职业教育国际化协同发展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牵头建设江苏省教育厅“中巴郑和学院(伊斯兰堡)”。荣获“南非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中巴教育国际合作突出贡献奖”“国际合作卓越高等职业学校”等称号。开展意大利威尼斯、刚果布黑角、马尔代夫等友城项目,促进中外友好交流。
      学校入选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校、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培养基地,荣获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首批江苏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高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江苏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优秀单位、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书香校园建设示范点、江苏省涉外办学先进单位、江苏省社会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在苏州市年度高质量考核中位列市属高(职)院校第一等次第一名。

      (相关数据截止到2025年11月)